时间:2025-05-17 14:31
一、劳动仲裁补工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
1.要是用人单位没足额给工资,引发劳动仲裁,那补工资的标准呢,一般就是应得工资和已得工资的差。这里的应得工资,包含基本工资、绩效工资、津贴啥的所有劳动报酬呢。
2.算时间呢,通常是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那时候开始,一直到补发工资那天截止哦。
3.要是有加班但没给加班费的情况,补工资标准就是加班工资,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一般是劳动者本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哦。
4.得留意相关法律法规对最低工资标准、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等都有明确规定呢,仲裁的时候得按照具体法律规定来计算。总之,确定劳动仲裁中的补工资标准,得清楚工资构成、计算时间等,还要依据法律规定准确计算呢。
二、劳动仲裁补工资数额计算有哪些法律依据
劳动仲裁补工资数额计算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: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,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。若用人单位克扣或拖欠,需补发工资。如安排加班应按规定支付加班费,平日加班不低于工资150%,休息日加班不低于200%,法定休假日不低于300%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:用人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,应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。自用工之日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书面合同,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。
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》:对工资支付时间、形式等做了具体规定,明确用人单位在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标准和方式。
三、劳动仲裁补发加班费标准如何确定
劳动仲裁中补发加班费标准按以下规则确定。
工作日加班,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%支付。即加班工资=月工资基数÷21.75÷8×加班小时数×150%。
休息日加班且不能安排补休的,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%支付。计算公式为加班工资=月工资基数÷21.75×加班天数×200%。
法定休假日加班的,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%支付。即加班工资=月工资基数÷21.75×加班天数×300%。
月工资基数,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,无约定的通常按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%确定,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。劳动者需提供加班证据,如考勤记录等,仲裁委据此及法定标准确定补发数额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上一篇:劳动仲裁可以不在本地吗
下一篇:劳动仲裁调解书不给付违约金怎么办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